美丽的青奥村
南京青奥会闭幕后,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致电副省长许津荣,充分肯定全省环保系统为保障青奥所做的努力,同时希望认真总结经验。
他强调,要把青奥保障工作的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反弹,更大力度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同日,江苏省环保厅紧急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奥会结束后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通知》。省环保厅召开厅务会,专题研究后青奥时代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要直面百姓的蓝天期待,努力把青奥会保障工作的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
9月7日,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公布的空气保障数据显示,8月,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PM2.5。
记者查阅南京空气质量指数发现,整个8月,南京几乎均为良好天气,期间还出现了5个优秀天。青奥会期间,南京空气良好以上天数比例更是达到了100%。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呈簸箕型,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化高速推进,空气质量近年来一直饱受诟病。
数据显示,2013年,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仅为54.7%。在全省13个省辖市每月一次的空气质量排名中,南京屡屡垫底。
2013年1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来南京考察青奥会筹备情况。面对严重雾霾,罗格指出,如果空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超标,影响到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奥委会将安排赛事延期举行。
南京当即承诺:青奥会期间空气一定达标。
一诺重千金。南京青奥会是我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后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性综合赛事,而今圆满交卷。
青奥月优良空气从何而来?临时管控措施功不可没。
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钱锋将临时管控措施总结为控煤、控污、控尘、控车4方面:
——关停一批燃煤机组,电厂必须使用含硫量低于0.6%的优质煤;
——重点企业压缩产能,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小化工、铸造行业全面停产;
——8月起,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停工,禁止渣土运输;
——禁止“冒黑烟”公交车、货车、工程车上路行驶,8月禁止外地黄标车、无标车、超标车和危化品运输车进入主城和绕城公路。
这样的临时管控并不止于南京。
青奥会期间,南京周边23座城市被划为3个圈层,分别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合力保障南京城天蓝地净。
这背后,有着严密的组织保障、精准的管控方案和严格的环境执法。
在组织保障方面,江苏省委、省政府成立青奥环保工作小组,各市建立联防联控响应架构。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青奥”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数次来宁协调23城共保绿色青奥。
在精准管控方面,临时管控方案不仅按空气质量预警等级设置了不同的响应方案,更首次对控煤项目、限产停产企业、重点工地一一列出了细化清单。
在环境执法方面,7月15日起,江苏省全面启动环保省、市、县三级联查,全省环保系统从8月1日起停止所有休假及双休,省环保厅领导带队的13个督查组对13个市开展不间断“飞检”。
统计显示,8月4日~8月28日,江苏全省环保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万多人(次),执法频次超过了平时的两倍多。
付出终有回报。
江苏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王玉华介绍说,绿色青奥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一次实战演练,江苏环保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8月的好空气,也让更多人对大气污染治理更有信心:雾霾是可治的。
青奥会闭幕了,如何保证空气质量不出现“断悬式”下跌?
“坦率地说,发展中的城市,不可能让工地永远停工,让工厂永远停产限产。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让青奥会期间的许多治污举措以及蕴藏其间的理念转化为常态。”青奥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学教授王体健说。
比如工地虽然不能停,但可以全封闭,从而减少灰尘排放;道路不能无限扩张,但通过有效的交通疏导,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工厂不能停产限产,但可以通过严格监管,督促其环保设施运行到位;道路保洁经验也可以延续,干燥天气时增加洒水频次……
陈蒙蒙告诉记者,目前江苏省环保部门正在研究保障措施与空气质量改善之间的规律,为今后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指导。
据他介绍,从青奥临时管控效果看,减少煤炭消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加强交通污染治理等,都是守护蓝天的必要举措,与之相关的各项举措将持续强化。
据悉,江苏省已明确,在2017年底前,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再淘汰电力行业落后产能50万千瓦,再淘汰一批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24%。
此外,一些已形成的好机制也将得以保留并不断健全完善。比如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
“大气是流动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独善其身。”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刘晓磊介绍说,因为青奥,长三角联防联控进入紧密合作的新阶段,未来这一机制将继续推进。2015年底前,长三角区域将全面建立区域、省、市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实行联防联控。